2012年2月6日 星期一

台灣國際美食計畫分析-1


餐飲產業概況分析
2009 年底台灣地區餐飲業營利事業家數為98,932 家,較2008 年同期增加4,224 家,成長了4.46% (如表1);另依經濟部統計處「批發、零售及餐飲業動態調查」,2009 年餐飲業營業額為3,218 億元,較2008年增加0.03%。然而餐飲業整體家數雖有大幅增加,但整體年營業額總額卻只有些微成長,可知餐飲業去年度仍受整體大環境經濟景氣的影響,但即使在國際金融大環境的衝擊下,台灣餐飲業仍持續且緩慢的發展,足見其國際競爭力之態式。

餐飲產值供需分析
發展餐飲業涵蓋生產、運輸、加工製造、服務到消費的上中下游體系的各個環節。以產地為例,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及行政院主計處統計,2008 年台灣農產品產值為4,175 億元,出口值為1,251 億元,占總產值的30%;而經過加工製造後的食品產值為5,277 億元,出口值為6122005億元,占總產值的 12%;另依交通部觀光局調查,2008 年來台旅客人次達384.5 萬人次,觀光外匯收入為1929.2 億元。由此分析,餐飲供應鏈進行過程中,產品的價值不斷增加,且在多元消費型態下,更可發展餐飲業的價值,從原物料的生產到後端的服務消費,都可以創造經濟價值,此為餐飲業有別於其他產業的部分,也可見餐飲業發展的潛能。

問題評析
()台灣美食國際化主要問題
針對台灣餐飲產業發展現況,透過多次與業界拜訪及座談,歸納出整體產業目前所面臨主要問題,彙集分析如下:
1.自我品牌形象與企業知名度建立困難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的調查,台灣美食以料理口味讓國外觀光客最為印象深刻,但是對於何種類型菜色最能代表台灣美食,卻無一致的答案。相較於泰國、韓國或日本式料理的鮮明形象,台灣美食由於種類眾多且風味各異,使得來台旅客對於台灣美食形象認知不一,多數落於個別點狀的認識,如台灣知名美食小籠包、魯肉飯及牛肉麵,甚至是夜市攤販等,不但口味、經營水準不一,對於國際化與品牌的認知也付之闕如,而國外華埠、唐人街的中華料理並不等同台灣美食。綜上,台灣美食之並無完整、清晰的品牌意象。
2.國際性專業人才不足
台灣餐飲業多為中小型企業,與其他產業相比,較缺乏國際人才、國際企業管理及海外拓點能力,此外,對品牌的深耕及認知均不足,國際行銷及規劃能力亦顯薄弱,導致大部分企業仍以國內為主要營運市場,而無法進軍國際市場競爭,因此較欠缺國際營運經驗,使得國際化發展受阻。
3.無法有效掌握海外市場資訊與服務業規範
餐飲業的相關產業資訊基礎調查仍過於片段,對於台灣餐飲業跨國營運相關資訊的產業研究調查仍待發展,例如推動國際餐飲市場評估、海外餐飲投資商情資訊、國外消費者飲食習慣及餐飲消費偏好、餐飲業跨國營運科技應用模式、台灣美食服務貿易化模式、海內外投資現況及商情與國際營運投資申貸基金設立之相關資訊均較為缺乏,因此,這方面的資訊仍待政府、產業界與研究單位共同投入資源建置。
4.業者資金籌集困難
無論國內或是國外企業拓展皆需資金支援,加上大多數餐飲業者企業體系較小,且多屬非公開發行公司,財務資訊較不透明化,因此,影響金融機構授信。也因為其經濟規模不大、無形資產不易量化、營運模式不易評估,而不容易引起創投與私募基金的投資興趣。

()SWOT分析
台灣美食優劣勢、發展機會與所面臨的瓶頸,如下表所列:
優勢 (S
劣勢 (W
精緻化- 去蕪存菁的中華美食。
國際化-靠文化提升接受度。
會展美食-結合會展推動。
個性化-選擇自己的客戶。
自我品牌形象與企業知名度建立的困難。
國際性專業人才不足。
資金籌集困難。
無法有效掌握海外市場資訊與服務業規範。
缺乏國家型發展策略與專責推動機關。
機會 (O
威脅 (T
2009 年已有440 萬觀光客來台,同時美食是吸引國際旅客來台主因之一。
對內可帶動觀光業發展,對外可帶動食材器皿、傢飾等週邊產業發展。
中國大陸餐飲市場2008年為7,700億元,預估2010年能成長至10,000億元;另台灣2008
年餐飲營業額為3,257
泰、韓、日本、馬來西亞目前均強力進行餐飲全球化,如:馬來西亞提供協助品牌至國際展店的獎助計畫。
大陸餐飲市場蓬勃發展,目前已有770 個餐飲品牌,且在地連鎖品牌強勢構成威脅。
中國餐飲前十強餐飲企業銷售額達到1,268 億元,亦是台灣前十強餐飲企業的5 倍。
:以上金額皆為新台幣
依據上述國際推動美食方案、問題評析及SWOT分析,美食國際化若要推動成功,有三個重要關鍵因素:
1.成立專責組織推動
餐飲業涵蓋面甚廣,從產地到餐桌,其範圍包涵產地、運輸、製造、服務、消費等領域,在台灣這些領域隸屬於不同的主管機關管轄,各主管機關權責劃分清楚,但就產業發展而言,其為上中下游為一連串供應鏈體系且環環相扣,成立專責機構一方面從內部強化餐飲服務,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健全餐飲服務監管長效機制,強化行政監管和技術監督能力建設,建構政府監管、行業自律、企業負責的概念;另一方面成為溝通平台,可於短時間內盤點台灣美食能量、媒合與整合資源,有效利用資源,向下輔導美食產業與對外行銷台灣美食。
2. 明確品牌意象
行銷台灣美食的重點之一為替台灣美食找到一個具象且被廣被認同的象徵物,例如:韓國泡菜、日本拉麵;若台灣美食可以從文化面、生活面、體驗面、社會經濟發展、故事性等發展脈絡,結合具代表性台式經典代表桌菜與知名小吃,將有助於台灣美食國際化品牌意象的輸出,成為成功關鍵因素之一。
3. 擴增海外通路(展店)
海外通路設點非一蹴可及,未來若要增加海外通路擴點,產業發展成功關鍵因素為在地國際化與國際當地化兩大發展策略。在地國際化為奠定國內美食業者展店基礎,透過籌設業者聯誼會、提昇餐飲服務品質、協助餐飲業者國際交流、提昇台灣廚師國際聲望與打造台灣名廚表演舞台,以提昇台灣美食國際形象;而國際當地化則以提供國際展店支援輔導、群聚台灣美食專區兩大主軸,提供海外商機媒合機會、發展台灣美食專區、建立海外行銷基礎與進行台灣美食海外推廣;經由在地國際化及國際當地化兩策略交互運用,擴大台灣美食發展空間以推動台灣美食國際化發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