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觀光旅遊
縣市合併後行政區域共計29個,規劃山、海、花、都帶狀旅遊,沿著海岸線有觀光漁港、生態濕地;
深入山線則有鄉間鐵馬道、美麗的客家山城,以及花海田園等,而都會區引領時尚潮流和美食文化,
觀光旅遊局更積極規劃執行各項資訊系統更新與功能提昇,提供便民服務。
規劃多元化觀光休閒旅遊路線,持續執行「城市旅遊觀光導覽專車」活動,帶領民眾暢遊本市各地景點,
進行深度體驗之旅。節慶活動近年來成為吸引遊客,推動觀光時的一項利器,而台中地區除了科博館、
市民廣場、台中市建府百週年紀念碑,還有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由於科博館的展覽活動頻繁,
除了館內展覽外,也不定期舉辦文藝活動,近年舉辦花毯節、爵士音樂節等大小地方節慶活動。
台中市具有特色及多樣化的休閒空間,舒適宜人,擁有完善的生活機能且兼具都會與鄉村特性,
包括融合咖啡與人文精神的「精明一街商店街」、華麗視覺享受的「美術館園道」、
流行平價的「天津服飾形象商圈」、青年學子流連忘返的「逢甲夜市商圈」等等,品嚐美食、
文化欣賞與流行創意的商業型態聞名遐邇,觀光旅遊局更歡迎全國民眾前來台中做客。
已成為「臺灣之心」;更有便利且綿密的交通路網如中山高速公路、中部第二高速公路、西濱快速道路、
中投快速道路等重要幹道,更是南北交通的重要樞紐,終年陽光普照、氣候宜人且年均溫23℃,
受評選為「最適合居住的城市」;而位於臺灣中西部,東經120.58度、北緯24.17度,面積2051.4712平方公里的台中縣,
北鄰苗栗縣和新竹縣、東鄰宜蘭縣和花蓮縣、南鄰南投縣和彰化縣,並包覆原有的台中市。
2010年12月25日五都改制後的縣市合併,將原有3市、4鎮、13鄉的台中縣與台中市合併,
讓合併後的大台中地區與台北市、新北市(原台北縣)、高雄市並列臺灣五大直轄市,讓大台中地區幅員更為廣闊,
台中市市民每人平均擁有綠地約4.95平方公尺,為五都第一、全國第二,僅次於台東。
合併後的台中市行政區域劃分除原有的中區、東區、西區、南區、北區、西屯區、南屯區、北屯區外,
另新增了豐原區、大里區、太平區、東勢區、沙鹿區、梧棲區、清水區、大甲區、霧峰區、烏日區、后里區、
石岡區、新社區、潭子區、大雅區、神岡區、大肚區、龍井區、大安區、和平區、外埔區等共29區。
北屯等台中市駐軍紮營之地點,逐一開始成為戮力耕耘的地方。日治時期,於鐵路、海港與公路的開通與興建,
台中市躍昇為中臺灣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西元1945年(民國34年)臺灣光復,經歷任市長努力下,
台中市已成為中臺灣區塊發展的龍頭,並與美國康涅克狄克州新海芬市、大韓民國忠清北道忠州市、
玻利維亞共和國聖泰克魯斯市等十七個國外地方政府締盟姊妹市。
合併前的台中縣歷經平埔族、原住民族及福佬人、客家人的拓墾定居,在鄭氏治台時期境內之鐵砧山
與大肚地方為當時日屯墾所拓之地,大安港是漢人移入的重要港口,今日北山面海的大肚區、龍井區一帶,
則是原台中縣開發最早的地區,一面溯大肚溪東進,一面沿海岸平原向北方與西方拓墾,並擁向台中盆地;
西元1887年臺灣建省,在此設置臺灣縣為臺灣府之首縣,乾隆年間水裡港街(龍井區)、牛罵頭街(清水區)、
沙轆街(沙鹿區)、大墩街(現為台中市中區中山路、平等街、公園路及柳川之間)
及犁頭店街(現為台中市南屯區南屯里)等主要聚落形成,更進一步發展為卓蘭、東勢、新社、
石岡、太平、霧峰等地區,之後國民政府來台將原台中縣轄區實施劃分為台中、彰化、
南投三縣並且正式成立新縣;而自2010年12月25日經五都改制,將台中縣與台中市合併。
一中街商圈夜市 http://www.facebook.com/Ainthedistrict
台中特產
太陽餅、鳳梨酥、一心豆干 、大坑竹筍、南屯麻芛、軍功絲瓜、清水區筒仔米糕、新社香菇、東勢高接梨、水蜜桃、龍井西瓜、梨山李子、高接梨、水蜜桃、武陵溫帶水果、沙鹿肉角、肉脯
2010年12月25日縣、市合併升格改制直轄市後的大臺中市,
位處於台灣中心樞紐,東經120.58度、北緯24.17度,全年平均溫度23℃。
交通路網四通八達,有國道一、三、四道路串連,西濱快速道路、
東西向快速道路與未來台中捷運系統的興建及國際機場、國際港口、台鐵、高鐵大眾運輸系統,
必定可以構成完整的交通路網,對台中市發展觀光、經貿、旅遊之發展,帶來新契機。
位處於台灣中心樞紐,東經120.58度、北緯24.17度,全年平均溫度23℃。
交通路網四通八達,有國道一、三、四道路串連,西濱快速道路、
東西向快速道路與未來台中捷運系統的興建及國際機場、國際港口、台鐵、高鐵大眾運輸系統,
必定可以構成完整的交通路網,對台中市發展觀光、經貿、旅遊之發展,帶來新契機。
而台中市因其地處台灣區域中心,許多到中台灣觀光遊玩的旅客,均以台中市為到訪中部地區的首站或終站,
中台灣都市之觀光系統層級以台中市為區域旅遊中心都市,是中台灣最主要遊憩活動集散中心;
而台中地區為中部首善之區,地處於最重要的樞紐位置,為帶動中部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它有眾多的旅遊人潮、豐富人文資源、歷史文化、自然景觀、獨特產業與遊樂設施、
精彩的文化展演活動、多元的美食、購物、休閒活動旅遊服務。
台中在台灣代表的是一個兼具消費城、文化城以及大學城特色的魅力城市,其具有的美食、時尚潮流、
綠園道、科學博物館、美術館及巴洛克風格的台中火車站,
營造出台中獨特的生活品味與全方位的優質生活。
由於觀光產業為邁向國際舞臺的重要管道,要成為國際化城市,發展觀光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可透過觀光吸引國際人士來臺,促進國際交流並與國際接軌。
縣市合併後行政區域共計29個,規劃山、海、花、都帶狀旅遊,沿著海岸線有觀光漁港、生態濕地;
深入山線則有鄉間鐵馬道、美麗的客家山城,以及花海田園等,而都會區引領時尚潮流和美食文化,
觀光旅遊局更積極規劃執行各項資訊系統更新與功能提昇,提供便民服務。
整併原有縣市觀光資源,並以旅客導向之設計,提供旅客優質旅遊資訊,舉辦「大臺中元宵燈節」、
「中秋節晚會」等民俗節慶活動以及「大坑嘉年華」、「國際無車日」及「中臺灣美食嘉年華」
等大型特色觀光休閒活動,達成「以活動帶動觀光,以觀光促進產業發展」之目的。
「中秋節晚會」等民俗節慶活動以及「大坑嘉年華」、「國際無車日」及「中臺灣美食嘉年華」
等大型特色觀光休閒活動,達成「以活動帶動觀光,以觀光促進產業發展」之目的。
規劃多元化觀光休閒旅遊路線,持續執行「城市旅遊觀光導覽專車」活動,帶領民眾暢遊本市各地景點,
進行深度體驗之旅。節慶活動近年來成為吸引遊客,推動觀光時的一項利器,而台中地區除了科博館、
市民廣場、台中市建府百週年紀念碑,還有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由於科博館的展覽活動頻繁,
除了館內展覽外,也不定期舉辦文藝活動,近年舉辦花毯節、爵士音樂節等大小地方節慶活動。
台中市具有特色及多樣化的休閒空間,舒適宜人,擁有完善的生活機能且兼具都會與鄉村特性,
包括融合咖啡與人文精神的「精明一街商店街」、華麗視覺享受的「美術館園道」、
流行平價的「天津服飾形象商圈」、青年學子流連忘返的「逢甲夜市商圈」等等,品嚐美食、
文化欣賞與流行創意的商業型態聞名遐邇,觀光旅遊局更歡迎全國民眾前來台中做客。
台中市─臺灣的中心位置
台中市位於臺灣的中心位置,東經120.4度、北緯24.09度,佔有臺灣163.4平方公里的面積,地處於最重要的樞紐位置,已成為「臺灣之心」;更有便利且綿密的交通路網如中山高速公路、中部第二高速公路、西濱快速道路、
中投快速道路等重要幹道,更是南北交通的重要樞紐,終年陽光普照、氣候宜人且年均溫23℃,
受評選為「最適合居住的城市」;而位於臺灣中西部,東經120.58度、北緯24.17度,面積2051.4712平方公里的台中縣,
北鄰苗栗縣和新竹縣、東鄰宜蘭縣和花蓮縣、南鄰南投縣和彰化縣,並包覆原有的台中市。
2010年12月25日五都改制後的縣市合併,將原有3市、4鎮、13鄉的台中縣與台中市合併,
讓合併後的大台中地區與台北市、新北市(原台北縣)、高雄市並列臺灣五大直轄市,讓大台中地區幅員更為廣闊,
台中市市民每人平均擁有綠地約4.95平方公尺,為五都第一、全國第二,僅次於台東。
合併後的台中市行政區域劃分除原有的中區、東區、西區、南區、北區、西屯區、南屯區、北屯區外,
另新增了豐原區、大里區、太平區、東勢區、沙鹿區、梧棲區、清水區、大甲區、霧峰區、烏日區、后里區、
石岡區、新社區、潭子區、大雅區、神岡區、大肚區、龍井區、大安區、和平區、外埔區等共29區。
台中市的發跡歷史
台中市發跡於西元1705年(清康熙44年),臺灣北路營參將張國,發現南屯一帶地沃水豐,即派兵從犁頭店到西屯、北屯等台中市駐軍紮營之地點,逐一開始成為戮力耕耘的地方。日治時期,於鐵路、海港與公路的開通與興建,
台中市躍昇為中臺灣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西元1945年(民國34年)臺灣光復,經歷任市長努力下,
台中市已成為中臺灣區塊發展的龍頭,並與美國康涅克狄克州新海芬市、大韓民國忠清北道忠州市、
玻利維亞共和國聖泰克魯斯市等十七個國外地方政府締盟姊妹市。
合併前的台中縣歷經平埔族、原住民族及福佬人、客家人的拓墾定居,在鄭氏治台時期境內之鐵砧山
與大肚地方為當時日屯墾所拓之地,大安港是漢人移入的重要港口,今日北山面海的大肚區、龍井區一帶,
則是原台中縣開發最早的地區,一面溯大肚溪東進,一面沿海岸平原向北方與西方拓墾,並擁向台中盆地;
西元1887年臺灣建省,在此設置臺灣縣為臺灣府之首縣,乾隆年間水裡港街(龍井區)、牛罵頭街(清水區)、
沙轆街(沙鹿區)、大墩街(現為台中市中區中山路、平等街、公園路及柳川之間)
及犁頭店街(現為台中市南屯區南屯里)等主要聚落形成,更進一步發展為卓蘭、東勢、新社、
石岡、太平、霧峰等地區,之後國民政府來台將原台中縣轄區實施劃分為台中、彰化、
南投三縣並且正式成立新縣;而自2010年12月25日經五都改制,將台中縣與台中市合併。
台中市區的多元商圈及樂活天堂
台中市區具有特色及多樣化的休閒空間、舒適宜人、房價較北高兩市為低的居住環境,
使得台中市區擁有完善的生活機能且兼具都會與鄉村特性;可從全世界的第一杯「珍珠奶茶」、
融合咖啡與人文精神的「精明一街」、華麗視覺享受的「美術館園道」、流行平價的「天津服務形象商圈」、
青年學子流連忘返的「逢甲夜市商圈」等等,就可了解台中市融合了美食、文化與創意的商業型態就此聞名遐邇。
自然生態、綠意大地是台中市民的禮物,地方文化的傳承是人們回饋給台中市的深情,台中市區有國立台灣美術館、
市立文化中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台中忠烈祠、台中孔廟、中山公園、逢甲夜市...等。
不論是藝文表演或是名勝古蹟,台中市所打造的現代與人文風情是您值得流連與再次造訪的城市。
使得台中市區擁有完善的生活機能且兼具都會與鄉村特性;可從全世界的第一杯「珍珠奶茶」、
融合咖啡與人文精神的「精明一街」、華麗視覺享受的「美術館園道」、流行平價的「天津服務形象商圈」、
青年學子流連忘返的「逢甲夜市商圈」等等,就可了解台中市融合了美食、文化與創意的商業型態就此聞名遐邇。
自然生態、綠意大地是台中市民的禮物,地方文化的傳承是人們回饋給台中市的深情,台中市區有國立台灣美術館、
市立文化中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台中忠烈祠、台中孔廟、中山公園、逢甲夜市...等。
不論是藝文表演或是名勝古蹟,台中市所打造的現代與人文風情是您值得流連與再次造訪的城市。
台中小吃
地區 / 景點 | 所在位置 | 美食小吃 |
逢甲夜市 | 逢甲大學旁 | 繼光香香雞、一口酥臭豆腐、烤鴨夾餅、巨大霜淇淋、七彩糖葫蘆、起司洋芋 |
中華夜市 | 公園路、中華路、大誠街、興中街一帶 | 肉粽、潤餅、肉圓、當歸鴨、麻油雞、米粉湯、排骨 |
草湖 | 台中巿往草屯、中興新村的省公路 | 草湖芋仔冰 |
台中第一市場 | 中區綠川西街135號 | 蜜豆冰、菜根香原汁牛肉、肉圓 |
太陽堂餅鋪 | 中區自由路2段25號 | 太陽餅、綠豆椪、鳳梨酥等 |
裕珍馨奶油酥餅 | (旗艦店)大甲區光明路67號、(大甲店)大甲區蔣公路131號、台中廣三SOGO | 奶油酥餅、紫玉金圓、鳳梨酥等 |
俊美餅鋪 | (文心店)西屯區文心路三段380號 | 鳳梨酥、松子酥、杏仁片、綜合牛軋糖等 |
雪花齋 | 豐原區中正路200號 | 白豆沙餅、豬油糕、雪花月餅、鹹蛋糕 |
春水堂 | (總店)朝馬三街12號、經國綠園道、勤美誠品、台中新光三越、中友百貨等 | 珍珠奶茶、方舟黑糖糕、菊花枸杞茶、玫瑰麵包 |
一心豆干 | (創始店)西區樂群街28號 | 各式口味豆乾,採用傳統河北滷味配方 |
萬益豆干 | (創始店)中區中山路213號1F | 各式豆干、肉干、蜜餞、素果、海鮮零時 |
日出 | (旅人店,近廣三SOGO)中港路一段382號 | 乳酪蛋糕、土鳳梨酥、牛軋糖、太陽餅、茶食 |
清水 | 清水區中興路、光復街、中山路 | 清水肉圓、筒仔米糕、鹹圓仔、白頭蔡肉圓擔、羅蔔絲肉羹 |
坪頂 | 龍井區中棲路 | 烤蕃薯、糖煮地瓜 |
廟東小吃街 | 豐原區中正路 | 排骨麵、餛飩麵、鳳梨冰 |
沙鹿 | 沙鹿區文昌街 | 沙鹿鹹圓 |
梧棲漁港 | 清水區北堤路 | 海鮮 |
大甲 | 大甲區蔣公路﹙媽祖廟附近﹚ | 奶油酥餅﹙裕珍馨餅店﹚、芋頭酥﹙先麥﹚、擔仔麵 |
逢甲商圈夜市 http://www.facebook.com/FengChia.Taichung
一中街商圈夜市 http://www.facebook.com/Ainthedistrict
台中特產
太陽餅、鳳梨酥、一心豆干 、大坑竹筍、南屯麻芛、軍功絲瓜、清水區筒仔米糕、新社香菇、東勢高接梨、水蜜桃、龍井西瓜、梨山李子、高接梨、水蜜桃、武陵溫帶水果、沙鹿肉角、肉脯
台中賞花資訊
所在地區
|
景點
|
花卉
|
花期
|
相關資訊
|
中區 | 經國綠園道 | 櫻花 | 每年1月到3月 | - |
西屯區 | 東海大學 | 木棉花 | 每年5月 | - |
新社區 | 種苗改良繁殖場二苗圃(新社花海) | 波斯菊 | 每年12月至1月 | 新社花海節 |
潭子區 | 潭子區海芋田 | 黃、紫、紅、粉紅、綠等彩色海芋 | 每年7月至5月 | 海芋季 |
和平區 | 谷關 | 櫻花 | 每年1月至3月 | - |
和平區 | 梨山 | 櫻花 | 每年2月至3月 | - |
台中民俗風采
舉辦地點 | 慶典活動 | 慶典日期 |
豐原城隍廟 | 台中城隍祭 | 每年農曆6月15 |
大甲鎮瀾宮 | 大甲媽祖出巡 | (回娘家 農曆3月間) |
大甲鎮瀾宮 | 大甲鎮瀾宮進香 | (農曆年初一至十五)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