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日 星期二

web3.0的新商機! 你~看懂了嗎?

有了 web 2.0 後, 原來的就追溯叫 web 1.0 ,後來才又出現 web 3.0 的, 指的都是網路資料陳列的觀念, 您只要在 yahoo 輸入 web 2.0 或 web 3.0 就有很多的說明了.

我大約說明一下三者不同處就好
1.web 1.0 是網路主機及資料都由網站提供, 例如奇摩新聞就是了, 網站是奇摩的,新聞內容也是由奇摩提供的, 使用者不能輸入或修改.
2.web 2.0 指的是網路主機由網站提供但資料則由使用者輸入, 例如奇摩知識+ 就是,維基百科網站也是, 部落格更是 web 2.0 的代表, 像在這裡網站是奇摩提供的, 但資料是您和我打字的, 而咱們都是使用者.
3.web 3.0 就更先進了, 網站和資料都是由使用者提供的, 這好比我把網站架在我家, 我的部落格也放在我家的網站上面, 這麼一來使用者就不會受制於這些大網站了, 所以我的網站也能接廣告, 廣告收入則歸我個人, 而搜尋網站則須更強的人工智慧才能把分散在世界各地網站上面的消息搜尋索弔出來.

web 3.0 的主控權全部在使用者身上, 不像 web 2.0 一旦奇摩關機咱們就沒?唱了, 不過如果使用者的頻寬太慢, 可能 web 3.0 就無法實現, 所以目前還在等頻寬變快及變便宜的那一天.

引幾個相關網址給您過目一下: 列內容太多,引不過來,就請您移駕過去膲瞧好了
1.從Web 2.0到Web 3.0 http://blog.tmu.edu.tw/cbi/004934.html
2.維基百科的 web 3.0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Web_3.0&variant=zh-hant
3.中正大學發表 Web 3.0 計劃 http://www.nuweb.cc/tw/news_view.php?id=1

第三篇和吳昇老師有關, 記得台灣的 web 3.0 是由吳老師發起的, 所以以前我都看吳老師的文章及講稿學的.


從Web 2.0到Web 3.0
by the user, for the user走向of the user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10月1日出刊《數位時代》

當大量與網路無關的企業都用「2.0」來行銷,可以看出近年來Web 2.0的確發燒。 當網路巨變將從「by the user, for the user」走向「of the user」,《數位時代》請來兩位專家,試圖勾勒在Web 2.0走向Web 3.0之際,幾個一定要了解的概念。

撰文/謝光萍

Q:Web2.0的觀念為什麼愈來愈受到重視?

盧希鵬(以下簡稱盧)這個問題可以分三個層次來看。從人的角度來說,Web 2.0是一種水到渠成,因為網路世代長大了,習慣這樣的介面;寬頻及上網人口的普及性,又將這些新應用快速地傳遞分享。從市場來看,就像無名小站等成功案例。

就技術而言,現在的技術讓不管是製造內容、傳遞、搜尋資訊等都變得簡單。開放原始碼運動在多年的推行下,已廣泛被軟體產業接受,軟體及應用的開發流程變得更簡單,漸漸形成這股Web 2.0的新浪潮。

Q:Web 2.0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盧:以大學聯考選填志願為例,Web 1.0就是去瀏覽各大學的官方網站,有資訊,但都是官方發言人的說法。但到了Web 2.0,就是透過各種論壇,去了解每個校友談自己的經驗,那才是真實的個體經驗。

《Everything bad is good for you》這本書裡面的論點很有趣,作者認為讀書是不好的,書會讓個體與他人隔絕,閱讀是被動吸收、降低感官的敏銳度。反而遊戲才是好的,像小朋友玩電腦遊戲《模擬城市》,十二歲的小朋友沒有讀過經濟學,但是知道要在科學園區採取降稅政策,才可以吸引更多人。作者論調雖然偏激,卻點出網路世代的優勢。

Q:現在有人開始談Web 3.0了,Web 3.0需要更進一步解決哪些Web 2.0無法解決的事?什麼又是Web 3.0的可能樣貌?

盧:Web 1.0可以說是machine to people,Web 2.0則是依賴使用者的貢獻,就是people to machine,用英文字母的排列組合來猜,下一步是machine to machine。 過去人提供給電腦資訊,會受限制、會被說是宅男。但機器對機器的資料量無限大,不僅增加資料的豐富度,也可以把人從電腦前面拉開。例如我今天計劃要買某款筆記型電腦,如果資訊是連結的,我可以透過手機諮詢其他已經購買這台電腦的人意見,那個資料庫是很龐大的。

Web 3.0最大的價值在於,最重要的不是提供資訊,而是提供基於不同需求的過濾器,每一種過濾器都是基於一個市場需求。也就是建造一個能針對簡單問題給出合理、完全答覆的系統。

Q:企業要怎麼應用Web 2.0為自己加分?

盧:Web 2.0的創業機會是平台,這需要很大的資金,而且時機點也似乎過去了。但是小兵可以在這邊玩遊戲,例如透過網拍平台來做生意。

中小企業或個體當然能再找到商機,更要善用開放的好處。例如台灣「雷虎科技」公司,主要經營無線電遙控飛機,它最近非常積極經營Web 2.0平台,原因是這家公司的確受到Web 2.0的好處。因為它開放平台,有工程師寫信告訴他們如何改善引擎設計,大大地提升產品性能。而原本如果靠自己研發,不但可能看不出盲點,更要花費很多成本。

陳永生(以下簡稱陳)當連郭台銘都寫起部落格,Web 2.0現在已經不只是年輕人的舞台,企業要嘗試各種新的應用,把已經存在的服務和其他服務兜在一起。

Q:Web 2.0需要哪些軟體架構作為支撐?

陳:Information Technology(IT)產業的架構演進,由一九八○年代的主機(mainframe)架構,到現在則已複雜到所謂的SOA架構(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服務導向架構)。SOA不是種技術,它是種建構、組織的方法,用來建立應用程式的運行環境,讓程式可以用「功能化」方式發展累積。

Web 2.0可說是SOA的消費市場版,而SOA則是Web 2.0 的企業版。強化業務應變的彈性和靈活度,是導入SOA的首要目標。關鍵的第一步便在於,如何讓原本各自獨立的應用系統,都能像那些 Web 2.0 的網站,提供出以標準為基礎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式設計介面)。

SOA要怎麼把創新的概念IT化是重點,比方說我們最近在和電信業合作,希望透過手機介面,整合GPS地圖和3D顯示。如此一來,當像我們這個年紀的父母親,假日要帶小朋友出門玩,卻苦無好的觀光地點時,手機就可以提供資訊。

Q:跨向Web 3.0的軟體難題是什麼?

陳:要做好機器對機器的資料傳輸,其實還是靠人工智慧(AI),雖然這個東西幾十年前就在做了,但還是不夠成熟。

另外,人機互動介面的發展也很重要。未來的軟體發展趨勢,一定要提供隨選資訊服務 (Information on demand, IOB),讓資訊能快速有效地存取、管理和傳遞。 「虛擬化」軟體發展也是重點。讓同一台電腦,藉由軟體的運作,「虛擬」成其他台獨立的電腦。因此同一台伺服器可以「虛擬」成數台伺服器,各自運作不一樣的作業系統,
也簡化了資料移轉問題。



客戶案例

鮮芋仙一中店http://3dmall.tw/mall3d/ssc/meetfresh/index.html


暐倫洋酒http://wayloun.com.tw/


葛莉絲工藝坊http://www.glass.3dmssc.com/


楊進順家庭醫師診所http://www.3dmssc.com/ssc/clinic/index.php


宜洋貿易有限公司http://www.anionlife.com.tw/




盈昶精工有限公司http://www.ipmwj.com/


金三菱塑膠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kentplastic.com.tw/


生存者訓練機構http://www.survivor.com.tw/


福宴海鮮樓http://fullyuan.tw/


大台中八大人力銀行http://www.tcepi.com/

湯自慢關東煮http://3dmall.tw/mall3d/ssc/mysoup/index.html


3dmall上迪摩網路商務股份有限公司官網

http://design.3dmssc.com

聯絡人:戴傳賢

call:0986994308

msn:kennyshow23@hotmail.com

沒有留言: